時事咨詢
軍工保密制度
前言:保密規章制度是保密管理體系建立的基礎,它包括基本制度、二級制度和專項制度。組織在制定保密制度時應堅持“指導性、系統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 基本制度:是依據國家保密法律法規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政策制定的,規范組織內部涉密人員日常行為的準則,可操作性是基本制度的必要條件?;局贫雀鶕婷艿燃壊煌瑫胁町?,通常包括:
1. 保密教育管理:包括日常教育和專業教育培訓;
2. 涉密人員管理:員工自進入涉密崗位,到離開涉密崗位前的全過程動態管理;
3. 定密及密級變更管理:指涉密項目的“定、降、解、升”四個環節的動態管理;
4. 涉密載體管理:指涉密載體從產生、使用、傳遞、貯存和銷毀全過程的動態管理;
5. 保密要害部門部位管理:指針對保密要害部門、部位的范圍確定,以及針對其進行“人防、技防、物防”的控制要求的管理辦法;
6. 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管理:主要依據BMB17\BMB20\BMB22\BMB23制定清楚、簡單易行的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
7. 通信及辦公自動化設備管理:指計算機、傳真機、復印機、打印機、電話(加密)、加密卡及碎紙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的管理;
8. 宣傳報道管理:指要明確宣傳報道口徑,規范對信息進行保密審查的原則、程序和審批;
9. 涉密會議管理:規范涉密會議的等級、防范標準、對涉密會議的審查與監督檢查;
10. 外場試驗管理:針對參試人員、涉密載體、通信、參觀及錄音錄像活動的管理要求;
11. 協作配套管理:審查確認協作配套單位的保密資格,對其提出保密要求等活動的管理;
12. 涉外活動管理:規范涉外活動的范圍、路徑、交流口徑、提供資料的保密審查、現場監督等;
13. 上市工作管理:明確上市工作的內涵、信息披露與豁免披露的原則、范圍、程序和管理要求;
14. 保密檢查管理:明確檢查內容、規范檢查方法、規范檢查全過程及后期的整改落實情況;
15. 泄密事件報告和查處管理:明確泄密事件的性質、密級;泄密造成的危害評估依據、泄密事件報告和查處的時間地點,進行規范的危害評估;
16. 考核與獎勵管理:明確責任主體、獎懲條件及追責條款。
二、 二級制度:也稱為小制度,是組織內部的涉密部門依據基本制度并結合其工作實際需要制定的保密管理措施。如:《傳真機管理制度》《便攜式計算機管理制度》
三、 專項制度:通常是針對重點工程、項目而言的;有一個重點型號,就應該有一個專項制度;通常專項制度是由上級主管部門頒發,業務主管部門制定實施細則,業務承制部門依據細則制定實施辦法。如:《XXX型號保密工作方案》
注:
1、 在保密資格審查過程中,審查人員通常要查針對基本制度的完整性、時效性及可操作性進行考量,很多被審查組織在基本制度的制定過程中一味照搬照抄,造成基本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出現不符合,被扣居多的位置。
2、 保密要害部門部位的二級制度是保密審核的重點,二級制度的全面性、規范性、與業務工作特點相結合程度體現了組織保密管理水平,二級制度是“業務誰主管,保密誰負責 ”原則理解到位與否的標識。
3、 保密審核對于專項制度要逐條檢查,對責任部門的確定及保密職責的明晰;定密(分解)及定密依據;具體管理措施與任務特點的結合性等,是審核過程中容易出現扣分的位置。